“憶熠生輝”臨床科研能力提升培訓會
近年來,臨床科研能力已成為許多醫務人員順利評職稱和晉升考核點之一。如何順利完成一項臨床研究,發表一篇高質量的論文,就不可避免的成為醫務人員需要考慮的問題。為了更好地幫助醫務人員理清科研思路。湖北民康制藥有限公司開辦新的欄目—“憶熠生輝”臨床科研能力提升培訓會。線上培訓會于2023年4月20日開展,由王青教授(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副主編與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客座主編)、郭鐵成教授(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副總主編)、楊東東教授(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傳授發表高質量論文所需要注意的要點,并與劉峻教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康復科)和王志寧教授(南京明基醫院腫瘤內科)探討了實際臨床研究中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案。
王青教授提到臨床醫生需要圍繞自身所處的領域與條件去設計課題。臨床研究的類型可以分為四大類:前瞻性研究、回顧性研究、描述性研究以及敘述性研究。首先,臨床醫生需要立足于自己科室提出急需解決的問題,再圍繞著問題與實際科室條件去決定研究類型。其次,在課題設計階段需要關注課題的新穎性,科學性以及可行性,意味著臨床醫生需要翻閱過往的文獻去了解自己課題是否存在過往研究。在整個項目籌劃階段,因為臨床研究關乎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倫理審核是不可避免的。在試驗階段,臨床醫生重點需要關注到數據的真實性與數據分析的客觀性。雖然在試驗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外部因素的影響,但這些因素也需要被完整地記錄。這樣在最后發表文章階段會提供更高的說服力。
王青教授還以回顧性研究與前瞻性研究作為案例,細致的講解了課題從立題到結題的整個過程。在回顧性研究當中,王青教授從帕金森病伴有認知障礙的病例入手去尋找定量腦電圖,血清代謝,炎癥指標與其之間相關性。最終確定定量腦電圖可以作為識別PD伴有認知障礙的輔助工具之一,并且炎癥與代謝指標也與PD認知障礙及腦電圖存在慢化相關。在前瞻性研究當中,課題組需要了解加蘭他敏在血管性癡呆中是否存在正向臨床效果,因此試驗設計上選擇多中心的雙盲隨機試驗。整體試驗上嚴格記錄各組病人的情況,通過平行比對得出加蘭他敏不僅有很好的耐受性還能提高血管性癡呆患者的執行功能。最后王青教授還提出,不同類型的研究寫作的側重點也不完全相同,用詞細節部分也需仔細去考量。
郭鐵成教授提到文章擁有完整清晰的結構是提高命中率的關鍵。清晰的文章結構與準確的描述是讓審稿人快速了解課題最直接的要素。前言作為文章的開頭其目的就只有一個:聚焦課題本身這一件事,講清楚研究的來龍去脈,不可過繁或者過簡。其次是方法與結果的部分,這個部分是整個文章的核心部分。文章是否能夠過審,很大程度上取決這部分客觀性與準確性。首先是方法部分,試驗對象與治療方案的選擇與設計標準需要與課題有一致性,并且需要客觀的指標去評價試驗結果;在結果部分要注意邏輯性與方法部分相對應,用詞注重準確與客觀,盡量避免主觀性和藝術性的文字加工。最后是討論的部分,這個部分強調三個要點:精心闡述、縱橫比較、合理假說。研究中的新發現和新發現中衍生出來的實際意義與發生機理需要著重地細化闡述,于此同時也要精心闡述課題研究存在的局限性與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v橫比較需要作者與其他相關研究結合討論,闡明研究與研究之間的相似性與差異性。對于無法下結論的問題,作者需要根據自身研究和過往文獻進行合理的假說或者留下待驗證的問題。
郭鐵成教授還提到如何正確投稿。投稿前精心打磨自己的文章,有條件的可以讓同行與同事進行初始校對,他們提出的疑問也可能是審稿人提出的疑問。投稿期間不僅要選擇合適的刊物,還要為自己的文章準備齊全的材料與課題介紹,課題證據的完整性能大大提高命中率。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態,退稿并不是文章的末日。被拒稿時認真閱讀退稿理由與修改建議,按照建議進行修改與補充后重新投稿或換期刊投稿。切勿將拒稿不加修改立即改投他刊。
楊東東教授就自己的課題——從DTI及DTT技術與NIHSS評分系統評價急性腦梗塞患者預后與大家做了精彩的分享。楊東東教授圍繞自身科室急需解決的問題提出假設,其研究類型確定為單中心觀察性試驗。其研究主要目的是評價加蘭他敏注射劑對腦梗死急性期患者運動障礙的有效性,次要目的是評價其安全性。按照嚴格的試驗對象篩選指標確定主要評價終點與次要評價終點。整個課題不管是出發點,還是試驗背景調查與試驗設計都非常優秀。